一、發病癥狀
黃菇病多從幼菇菇蓋或小菇菇柄與柄蓋連接處發生,發病后幼菇菇蓋或小菇菇蓋凹處出現淡黃色班塊,幼菇菇體發黏,停止生長繼而死亡,小菇菇體生長緩慢失去彈性,稍觸碰即會折碎,繼而菇體發黏萎縮,散發腐臭氣味,病情迅速蔓延,會導致栽培料面發黏而停止出菇.
二、發病原因
平菇黃菇病的病原菌為假單胞桿菌.①該菌適合生長在潮濕環境、有機質豐富的基質上,在高溫多濕、通風不良的環境下,有利于該菌的發生和生長.②老栽培場地,環境惡化、消毒不徹底.③棚內廢棄栽培料、殘次菇及菇柄到處都是,臟亂差讓病菌有了棲息和繁衍之地.④現在平菇的栽培主要是以生料或發酵料為主,栽培料本身帶菌易造成該病的發生.⑤使用的水源、覆土材料中帶菌.⑥菌珠抗病能力差或菌種質量差,以及栽培管理不善導致栽培菌袋菌絲纖細,抗性減退,最終導致感染病菌而發病.
三、防治措施
①選用適應當地環境、抗病能力強的菌株,如黑平王、灰平抗病2號P89等菌株,一般不易發病或發病較輕.同一場地不要連年種植統一菌株,以2-3年更換1次品種為宜.②要選用無雜菌污染,菌絲潔白、粗壯的適齡菌種.③選用無霉腐、無蟲、無污染的優質原輔材料,栽培料使用前要曝曬,并加入干料重0.1%的克霉靈或多菌靈等殺菌劑.④老場地不易連年使用,如使用須在栽培袋進棚前1個月進行殺菌殺蟲處理,殺霉菌可用多菌靈500倍或克霉靈500倍液等,殺細菌可用漂白粉200倍液、農用鏈霉素500倍液等.殺蟲劑可用敵敵畏500倍液、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,噴灑棚內地面、墻壁及棚外環境,每周1次,栽培袋進棚前2-3天,再用氣霧劑密閉熏蒸24小時.⑤加強栽培袋發菌管理,提高菌絲的抗病抗雜能力.出菇期要控制好棚里的溫濕度,溫度過高對一般廣溫型或低溫型菌株生長不利,反而為各種雜菌、細菌提供了適宜的溫度環境.棚內的濕度大對平菇的生長有利,同時也適宜于各種雜菌的生長.⑥菇棚要建在通風良好,排水便利的地方,棚內通風要順暢,通風口的設置要以每處料面都能有流動風經過為宜,不可有通風死角,根據氣溫、天氣、風速等因素及時調整通風時間.⑦采用覆土 栽培時,對覆土材料要進行滅菌殺蟲處理.⑧搞好棚內環境衛生,采菇后要及時清除殘菇,保持地面干凈,并定期撒石灰粉進行環境消毒.
四、藥劑防治
一旦發生該病,應立即摘除病菇,清理料面,停止噴水,加大通風.可用1%漂白粉溶液對棚內走道、墻壁、棚外四周噴酒1次,并用多菌靈加農用鏈霉素按1:500倍溶液噴灑料面,每天1~2次,連續噴酒3~4天,可控制病情蔓延.其它藥物如:黃菇清、萬消靈、黃班消、細菌殺、病菌立滅等都可根據標準用量交替使用進行防治.
隆興食用菌機械設備有限公司,專業定制大中小型食用菌生產線,研發生產銷售各種食用菌設備,需要裝袋機、扎口機、拌料機、滅菌鍋爐、刺孔機、粉碎機、注水機、烘干機等等菌用設備的,可以撥打我們的熱線:15271320707 15172790707,微信同號,24小時為您解疑答惑!